2016年1月14日星期四

【文史】康熙赞于成龙“天下廉吏第一”

作者:魏谷

为官二十多年,官至一品,身后留下几罐豆豉一袭粗衣;他被称为“天下廉吏第一”。图为于成龙画像,清康熙四十五年(1706年)作。(公共领域)

当漠漠草原的清脆马蹄,在中原的广褒疆域上响起,女真的金戈铁骑定鼎燕京,东方古国迎来了它的嬗变,也迎来了“康乾盛世”。如果说康熙大帝如日月高悬,光照寰宇,那么他的治下群臣则犹如星辰璀璨,熠熠生辉。

于成龙,康熙朝的封疆大吏, 45岁才出仕为官,从芝麻官做起,一直做到两江总督;他卒于68岁,“端坐而逝”于衙门的官椅上;他为官二十多年,官至一品,身后留下几罐豆豉一袭粗衣;他被康熙皇帝称为“天下廉吏第一”。

才能卓异

于成龙生于明万历四十四年(1616年),卒于清康熙二十三年(1684年),历任知县、知州、知府、道员,一直做到藩臬二司(按察使、布政使)、总督,所到之处,皆有政声。在朝廷的三年一次的考核中,他一次又一次因政绩突出、才能优异被誉为“卓异”。

出仕之初,他是偏远广西的七品知县。顺治十八年,于成龙远离故乡山西,到广西罗城做知县。罗城县地处群山之中,少数民族杂居,民风粗犷凶悍,“遗地荒草荆棘,瘴疠盛行”,当时全县城只有六户人家,县城也没有城墙和官署。他和仆人只得寄居于关帝庙中。于成龙到田间地头和百姓拉家常,“笑语欢如家人”。 他动员百姓建筑房屋,召回外散的人口居住﹔公正解决瑶僮(壮)族人之间的冤仇,建立乡勇,使“盗皆屏迹”﹔他创设学官,教化百姓礼仪,有能读书应试者,免其徭役。“民得安居,尽力于耕稼之事。”三年之后,罗城居民熙和,七年后他离任之日,“罗人遮道呼号”,“泣送至数百里”。

他以“卓异”被广西巡抚举荐,康熙六年,他升任合州(今四川合川市)知州。

于成龙赴川之时,战乱刚休,合州人口锐减为全国最少。当时合州剩下的百姓只有一百多人,可是赋税和劳役却很繁重。于成龙以“招抚百姓为急务”,首先严禁官吏勒索百姓,再招揽百姓开垦荒地,向农民借出种子和耕牛,使百姓有地种有农具使用。消息传开,流民“远近悦赴”,合州人口大增,“月户增至千 ”,一个月由一百户增长到一千户 。

康熙八年,他被擢升为湖广黄州府(今湖北黄州市)知府。四年后,他再升为湖广下江陆道道员。湖广地区地处征讨叛军的前沿,驻守官军所需的大量物资,都要地方官府筹措供应。于成龙亲手掌管征发转输,经办一应事务,不假手于胥吏,“省民费以千万计”。

康熙十七年(1678年),于成龙升任福建按察使。

康熙十八年(1679年)夏,他又被福建巡抚吴光祚专疏举荐“卓异”,以“闽省廉能第一”,升任福建布政使。

康熙十九年,他被康熙帝“特简”——破格录用,任畿辅直隶巡抚,成为京城边直隶省的父母官。

康熙二十年,他以地方官之身,得康熙帝亲自召见,获赐白银千两、御马一匹,康熙亲自赋诗一首表彰其廉能,并称赞他为“清官第一”。

康熙二十一年,他又出任两江总督。跻身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列,总管江苏、安徽和江西三省的军民政务。

康熙二十三年,他卒于任上。康熙赐谥号为“清端”。“清”为清廉,“端”为正直。?

天下廉吏第一

于成龙第一次升职已是51岁,此后一路升迁到一品大员。升官速度之快,令人称奇。康熙皇上最看重的是他的廉洁:“朕博采舆评,咸称于成龙实天下廉吏第一”。

清朝时,官僚的车马费用是摊派给老百姓承担的。早年,于成龙从广西知县升任四川知州时,合州才经战乱,他仅“畜一羸马,以家仆自随”上任。“日食粗一盂,粥糜一匙,侑以青菜,终年不知肉味。”是他的日常饮食。有一年,于成龙的长子从山西老家千里迢迢去探望他,于成龙顿顿以青菜豆腐待之,与往日无异。临别时,正赶上厨房腌了一只鸭子,于是他让厨房割了半只鸭子,给带在途中食用。民间因此有 “于公豆腐量太狭,长子临行割半鸭”的歌谣。

于成龙升任福建按察使离开湖北时,乘船出发之前,令人买了几担萝卜上船,船夫很纳闷,就问道:“萝卜是贱物,带这么多有什么用?”于成龙回答说:“一路之上,以此为食。”

康熙二十年,康熙当面赞他 “今时清官第一”,并“制诗一章”表赐白银、御马以“嘉其廉能”。诗为:
自昔崇廉治,勤思吏道澄。
郊圻王化始,销铭重臣膺。
政绩闻留牍,风期素饮冰。
勖哉贞晚节,褒命曰钦承。

“于公穗”

出仕之初,于成龙对友人说,“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念,所自信者‘天理良心’四字而已。”

在湖广黄州府任职时,正赶上灾荒,他以“屑糠杂米为粥,与童仆共吃”,把节余的口粮、薪俸用于救济灾民。

他把仅剩的一匹供骑乘的骡子也“鬻之市,得十余两,施一日而尽”。以行动感化富户解囊布施,救灾民于水火。

他认为,天灾起于人祸,总是官员德行不够,才导致灾害。康熙十九年冬天,直隶地区发生灾害,他将自己原先所好的一点小酒也戒了,严格持斋三个月,诚心忏悔。这年岁末除夕,他满腹忧虑地写下了一首五言古诗:
今夕是何夕,明晨又一年。?  
三冬无再雪,万户有孤烟。?  
爆竹谁家响?盆花几处鲜??  
早朝齐拜舞,谁上彗星篇??  
灶冷畴为祀,井寒空自涟。?  
哀哉孑遗叹,忍待麦芊芊。

第二年正月十五,他又带领一部分官员在保定举行了一次隆重的祈雨仪式。

这一年保定府一带的农作物竟获得丰收。而且,单穗的农作物居然长出了双穗,当地百姓把它称为“于公穗”,认为这是于成龙德政的感应。

革弊治吏

于成龙对属下青县知县赵履谦的惩治,惊动过康熙皇帝。

官府从民间征收赋税,所得的细碎银两需要重新熔铸,变为大块的银锭再上缴国库,那时把熔铸时产生的损耗称为火耗,亦称火耗银,由交税的老百姓承担,一些地方的官府把火耗提高到正赋的百分之五十向百姓摊派,这些费用主要用于官吏“分肥”和馈送上官。

于成龙为此特地颁布了一个《严禁火耗谕》:“民力难支,又安忍于正供之外,敲鸠形鹄面之骨,吸卖儿鬻女之髓,遂一身一家之欲!”康熙十九年十二月,于成龙惩处了私自多收火耗、侵吞赈灾银两的青县知县赵履谦。

对清朝的官场来说,这是一件大事,因为官员普遍用此手法中饱私囊。第二年,在于成龙进京觐见时,康熙当面肯定他“劾赵履谦甚当”,震动朝野。

江南财赋重地,必得清廉能臣前往料理,方能澄清吏治,同年十二月,康熙特旨授于成龙两江总督。此时的于成龙,已是白发高龄。

于成龙深知江南积弊,制定了“勤抚恤、慎刑法、绝贿赂、杜私派、严征收、崇节俭”六条戒律,作为官员的行为准则。“虽自己足食,当思民之无食者;自己披衣,亦当思民之无衣者”;若“无功于国,无德于民”而终日华衣美食,则虽身居官长,实与盗贼无异。他所到之处,“官吏望风改操”。

他还颁布了《兴利除弊约》,开列了灾耗、私派、贿赂、衙蠹、旗人放债等十五款积弊,责令“自今伊始”,将所列“积弊尽行痛革”。

江南富裕糜费,听说“于青天”将至,江南那些历来习尚奢侈的世家大族都“减舆从,毁丹垩,婚嫁不用音乐”;民间人人争穿布衣,粗布的价格因之“骤贵”;贪墨之吏纷纷辞官落职,豪强猾胥都率家远避。

于成龙以身作则,严正声明:“本部院下车,清介自持,誓不受属员一毫馈送。尔司道厅府州县,务期共相砥砺,痛绝馈送。”

总督衙门的官吏在严格的约束下,衙门里不买茶叶,大家每天采摘衙门后的槐树叶代之,天长日久,“树为之秃”。

“罢市聚哭”祭于公

康熙二十三年(1684年)四月十八早上,总督衙门的仆人发现,67岁的老总督已经走到了人生的尽头,就在衙门的椅子上“端坐而逝”静静地离开了人世,“坐不倚椅,颜色如生”。 ??

于成龙为官二十余年,始终未带家眷上任。得知消息的将军、都统及僚吏一干人,进到他的居室检视并为他收拾遗物,只见床头的箱子里,只有一套粗绸做的袍子。于成龙居室的堂后,也只是瓦瓮里有几石米和几罐盐豆豉,文武官员“无不恸哭失声”。

于公仙逝,百姓不分男女老幼都为此悲伤,很多人聚在一起痛哭,有人在家里绘制他的画像祭祀他,带着香烛纸钱到总督署祭奠他的“日数万人”,百姓专门采取了“罢市”的形式,表示对老总督的哀悼之情。

康熙得知消息,感叹: “居官如于成龙,能有几耶?”@#

来源:大纪元 责任编辑:张宪义

本文标签:, , , , , , , ,

from 气功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