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郑介文
东汉淳于恭,字孟孙,北海淳于(今山东安丘县东北杞城)人。他生于王莽时代。王莽末年,天下饥荒,有饥兵将淳于恭的哥哥淳于崇捉去,想要烹食疗饥。淳于恭请求代替哥哥一死。乱兵为他的行为所感,将他的哥哥放掉。兄弟两人均幸免于难。
淳于恭十分爱好老子的学说,其思想也深受老子的影响,清静而不慕名利。
他家有一片山田,种的是果树。每当果子成熟时,总是有人到他家田中,偷偷地摘果子。如果是别人遇到这样的事,一定会对小偷加以斥骂,至少也会将小偷赶走。淳于恭却不仅不把小偷赶走,反而上去帮助他采摘,让小偷将果子拿走。
他家的田地中,又种有庄稼,有人偷偷的到他的田地中割庄稼,淳于恭见到了,生怕偷割庄稼的人遇见他会感到羞愧,自己急急忙忙趴伏在草丛中。那情景,倒好像他自己做了小偷,怕被别人发现那样。直到偷割庄稼的人,从容离去.他才敢站起身来。因为他的所做所为,是如此高尚,所以他的乡亲们都受到感化,偷盗之事,后来也很少见到了。
时遭乱世,天下纷扰,人们朝不保夕,不知自己会死于何时,所以都无心耕作,淳于恭却独自一人,照样出去耕作。乡亲们都劝他说:“现在这样的纷乱时世,还不知道自己能活几时,种了庄稼也未必能享受得到,你又何必这样自讨苦吃呢?”淳于恭的想法却与众人不同,他答道:“即使我得不到这庄稼,把它留给别人享用,又有什么关系呢?”继续耕作不停。
他见时世不可为,不肯应朝廷之召,隐居在山中,潜心养其志。尽管隐居山野,却仍然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,一举一动,都合乎礼仪法度。
淳于恭的哥哥淳于崇,去世得早,哥哥一死,教育侄儿的责任,便落到了他肩上。淳于恭教育侄儿,十分尽心,亲自教他们读书、做学问。
他教育的方式,也与众不同,充分表现了他的慈心仁怀。每当侄儿们犯了过错,或是举动不合法度,他不是对侄儿们加以责罚,而是立即引咎自责,认为自己教育无方,每次都是举起木杖,来自己责打自己,以感悟侄儿们。
侄儿们见到叔父的这种行为,确实从内心感到惭愧,从而真心地改过。
淳于恭的这种教育方法,取得了极其明显的效果。
汉章帝建初元年(纪元76年),淳于恭的年龄已经很大,朝廷下诏征聘他出来做官。他一度担任议郎之职,后又任侍中骑都尉。皇帝十分看重他,对他优礼有加。他所推荐的贤人,朝廷都加以任用。他参与朝政,所言都本之于道德,每有所言,皇帝都无不点头称是。他死以后,朝廷还为他刻碑,树立在他的家乡,表彰他的嘉言德行。
(《汉书.淳于恭传》)
来源:新生网
发稿:2015年12月13日
from 气功网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