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3月13日星期三

重视礼仪与伦理的古代儿童教育

子能食食,教以右手。六年,教之数与方名。七年男女不同席,不共食。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。九年教之数日。十年出就外傅,居宿于外。——出自《礼记·内则》


古人文明之


新年长假一过,年轻的父母开始上班,未上学的宝宝只好交给在家的父母或保姆。怎样才能做好孩子的家庭教育呢?让我们来看看古人是怎样教小孩的。


在中国传统社会中,家庭教育好坏极大地影响甚至决定着这个家庭的兴衰,因而受到高度重视。幼儿教育是个人成长的基础,而幼儿教育在古代主要是通过家庭教导来进行的。


古时孩子入学比现在晚,《礼记·曲礼上》中讲:“人生十年曰幼,学。”东汉郑玄注:“名曰幼,时始可学也。”意即十岁才是入学的时间,十岁前为幼, 属学龄前,家庭教导为主。这个阶段的孩子理解力有限而模倣力强,但对孩子日后的成长又十分关键,正如俗语所云:“三岁看大,七岁看老”,因此,古人对孩子 这个阶段的家庭教育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意见,留下许多宝贵财富。


生活教育有详细规范


对于学前儿童,古人的家庭教育最看重的是日常生活常规教育,有一套详细、按年龄施教的“规范”


《礼记·内则》中讲:“子能食食,教以右手。能言,男唯女俞。男鞶革,女鞶丝,六年,教之数与方名。七年男女不同席,不共食。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 食,必后长者,始教之让。九年教之数日。十年出就外傅,居宿于外,学书计,衣不帛襦裤,礼帅初,朝夕学幼仪,请肄简谅。”意即孩子学会自己吃东西的时候, 就要开始教他用右手抓取食物;当孩子开始学讲话时,是男孩就要教给他用“唯”来应答,是女孩就要教给她用“俞”来应答。“唯”和“俞”是古代的应答语,二 者的区别在于“唯”声刚直,“俞”声婉柔;给男孩佩戴皮革做成的小囊,给女孩她佩戴丝做的小囊;六岁时,教孩子识数和辨认方向;长到七岁,就不让男孩和女 孩同席而坐了,也不让男孩女孩在一起吃饭;八岁,就要开始教孩子在进出门、入席就餐等日常生活中,学会尊让长者;九岁,教孩子怎样计算日期;到孩子长到十 岁的时候,就要送男孩出外就师求学,学习写字和记事,学习初级的礼乐,遵守此前学习的谦让之礼。并且,要让孩子在外面住宿,不给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穿华丽的 衣服。从内容来看,这套“教育方案”是以伦理道德规范的初步训练、待人接物、为人处世等日常生活的常规训练为主,辅以简单的文化知识学习,为入学作准备。


开发心智身体健康 并重


在幼儿教育中,开发心智固然重要,而身体健康同样重要。明代医师万全在《育婴家秘·鞠养以慎其疾》中,按幼儿发育阶段提供了一个保教结合的育婴计划 ——“小儿能言,必教之以正言,如鄙俚之言,勿语也。能食,则教以恭敬,如亵慢之习,勿作也。能坐、能行,则扶持之,勿使倾跌也。宗族乡党之人,则教以亲 疏、尊卑、长幼之分,勿使谍熳也。言语问答,教以诚实,勿使欺妄也。宾客,教以拜揖、迎送,勿使推避而也。衣服器用、五谷六畜之类,遇物则教之,使其知之 也。或教以数目,或教以方隅,或教以岁月、时月之类。如此,则不但无疾,而知识亦早也。”这套方案既注重幼儿的心智培养,也包括儿童的日常保护和道德教 育。


以素质教育为核心


以现在的观点来看,古人教育学前儿童的方法有一些有非常积极的意义,也是科学 的。一是以素质教育为核心,而不是过于重视知识教育。从上述所列内容来 看,教育的内容主要是日常生活技能,初步待人接物的礼仪训练,基本的道德价值观,这与今天的家庭教育过于强调知识教育有很大的不同,从科学教育的观点来 说,古人的教育方式更有利于孩子日后的成长。二是尊重孩子的生长发育和智力成长规律,合理安排教育内容,不拔苗助长。三是强调保教并重,保护好孩子不受 伤。这与因年施教本身也是相通的。如《教童子法》中特别强调:“学字亦不可早,小儿手小骨弱。”



Tags: ,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